新华社近日一篇关于部分领导干部职务消费奢侈现象的调查引起了热议。除了人们习见的三公消费之外,这篇报道还披露,一些官员享受公费医疗时浪费十分惊人,一位退休省级干部住一次院花费高达300万元。山西某三甲医院副院长对记者表示:“公费医疗造成的浪费不亚于餐桌上的浪费。”
“公费医疗造成的浪费不亚于餐桌上的浪费”,这样的观感只有从专业人士那里才可能听到,因为对普通人群而言,和餐桌上的奢糜相比,公费医疗造成的浪费不易感知,更像是一种隐形浪费。虽然近年来各地兴建的一些豪华病房时有曝光,但需要知道,那些病房并非任何人都可以涉足,如新华社报道的郑州某三甲医院,要住进堪比豪华酒店的特需病房“必须有院长签字批示。住在这里的大多是领导,他们基本上都是休闲疗养,忙的时候病房就一直空着。普通患者即使有钱也住不上。”于是,对公众来说,所谓“公费医疗造成的浪费”,其概念之获得往往只能依赖媒体报道的片言只语,而无法探知究竟。
因此,即使知道了这个概念,当下的多数国人也一时无法理解这个概念。医疗还有浪费而且十分惊人?挂号难、就诊难,候诊大厅里摩肩接踵的人流,排到医院走廊上的病床,还有那可能会让部分人群不得不放弃治疗的高额费用,这样的场景与“浪费”岂不是风马牛不相及?
一边是窘迫,一边是浪费,事实证明,这都是两种真实的存在。众所周知,医疗资源是一个总体,如此畸轻畸重的配置的结果必然是:一边越浪费,一边就越窘迫。
如同餐桌上的浪费一样,公费医疗上的浪费也无法被容忍。这不仅因为当下的中国人均享受医疗资源还相当有限,经不起浪费,也因为它关系到医疗服务的公平性,更因为如果这种浪费不被及时遏制,则意味着官员和民众的生活被隔离开来。实际上,这些影响都早有显现,比如,在民众痛感“看病贵看病难”的时候,居然不止一位官员惊讶地表示“一点儿不贵一点儿也不难”……一旦两种生活被隔离,还怎样去求得交集和共鸣?又如何指望包括医改在内的政策调适契合民众之急需?
幸运的是,相关问题已日益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卫生计生委近期启动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几位主要负责官员先后赴各地就医改及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开展调研。而在地方,也先后有广东、北京、海南等地卫生行政部门官员到本地大医院“体验”和“暗访”。
医疗卫生领域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使民众享受医疗服务的现状真切地呈现在官员们眼前,在北京,“排队一小时,没有挂上号”,在海南,“候诊超过两小时,问诊不足五分钟”……。感同身受之下,能否激发出医疗卫生主管官员们切实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问题的决心?
为了解决看病贵看病难,可谓药方杂投,围绕这一问题,中国的医改也进行了多年。以往一个常见的思路是促使政府加大医疗卫生的投入,但在被公费医疗造成的浪费所震惊的当下,也许应该考虑换一个思路了。加大医疗卫生投入,相当于把蛋糕做大,任何时候都是必要的,然而如果切蛋糕的时候总是严重不公平,结果又将如何?医改正在深入,现在是把医疗服务的公平性放在最优先考虑的位置的时候了。
要注重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医保“双轨制”非破除不可。近年来,南京等地围绕公费医疗制度改革做过有益的尝试。但这些改革虽然指向正确,而实践中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对既得利益群体顾虑太多,导致改革出现了某些变形。现在,随着公费医疗奢糜现象的曝光,是否可以对未来彻底的改革抱以期望?
(原标题:[社论]公费医疗糜费警示医保双轨制必须破除)